筚路蓝缕八十载“达德”教育绽辉煌
来源:山东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3-03-19
◎星沙时报记者 李杰 通讯员 田开友
翻开历史画卷,1940年,风云激荡,硝烟四起,日寇进犯长沙,达德中学应时而建,1942年开始招生授课,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救国救民于危难。学校几经更名,现为长沙县第九中学(以下简称“长沙县九中”)。
金井茶香,沙田水甜。如今的长沙县九中坐落于长沙县金井镇沙田村,绿水环绕,青山相伴,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交相辉映,形成了以“达德”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致力于做达德教育,办润德学校,育大德之人。学校沉淀成“求知求是,达德达行”的校训,涵养“尚德务实、守正创新”的校风、“以德毓秀、笃行善导”的教风、“修德博学、自主合作”的学风,遵从恪守“达济天下、德育英才”的办学理念,倾力打造“有质量、有品位、有特色、有温度”的品牌高中。
A 厚植“达德” 办家门口有温度教育
2022年10月19日,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神舟一号飞船副总设计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唐伯昶受邀参加学校“达德”讲堂第四期开讲。唐伯昶是长沙县九中杰出校友,江背镇人,1962年来到学校(原名金井中学)就读。
参观校园时,他发现学校教研大楼迎面展示着一句话:“智、仁、勇,天下之达德也——《中庸》” 。“达德”阳光服务平台建设、“达德”文化石垒砌、“达德”孝悌文化长廊等处处体现出学校鲜明而又浓郁的“达德”文化氛围。
“我家距离学校有50公里,有一次回校,因为没有赶上公共汽车,凌晨从家里出发,全程走路赶到学校,当天晚上九点半左右才到,当时同学们都晚自习下课了。”唐伯昶回忆求学往事,历历在目,“那时候虽然交通不便,学校环境简陋,但是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为了学习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达德’文化的体现。”
文化润校,教育升华。围绕“达德”这一教育认知,学校完成了从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到“求知求是,达德达行”的现代特色办学的嬗变。
结合学校发展历史,长沙县九中挖掘与延伸了“达德”文化教育内容和内涵,编写了三本“达德”文化校本教材。并将“达德”元素融入校旗校徽,开设“达德”阅读课、书法课、“达德”大讲堂,让学生用心感受“达德”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依托过程评价建设“达德”。确定成长过程评价内容,利用老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多种形式,长期跟踪学生在研究实践过程中的成长情况。并研发了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每月对学生知识增长进行结果性评价,对学生知、仁、勇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进行老师“达德”示范岗、学生“达德”标兵、“达德”奖学金评选等。
走出校园,学校与社区、家庭联动,建设了“学校—家庭—社会”多元教育和评价体系。5年来,长沙县九中巩固建设了长沙县烈士陵园教育基地、开慧“达德”教育基地、特校爱心助残教育基地、高桥养老院孝悌教育基地。
经过多年实践,长沙县九中基本实现了文明校园创建常态化、习惯养成考评规范化、班会活动开展精品化、班级绩效考核实效化、学生团委工作多彩化、校园安全教育网络化的德育“六化”目标,并荣获“长沙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先进校”称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近几年,长沙县九中以“达德”文化为载体,着力打造品牌高中,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每个人都很重要。”在学校大会议室的墙上写着瞩目的七个大字。这是学校管理团队共同的追求和情怀。“四有”教育愿景提出后,这句话成为“有温度”的凝练表达。
把理念转化为行动,长沙县九中在路上。学校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即“行政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后勤为教学服务”,致力打造“温馨家园,学习乐园”。
实施师生安居工程。2021年,投资八十多万元进行标准化食堂建设,大大优化了师生的就餐环境,学校也被评为“市级优秀食堂”;兴建教师宿舍和教学楼,改造学生寝室,加装了洗漱间,在教室和寝室添置了空调;即将动工兴建的艺体馆,将成为学校占地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为培养学生艺体素养提供更大的舞台。
实施师生平安工程。为确保学生放假时的交通安全,每周放学时段,校门口除了安排保安外,还安排了行政、年级组负责老师、德育处老师护学。坚持教师陪餐、伙食质量检査和食品安全定期检査制度,督促学生伙食质量的提高。
实施师生交心工程。持续开展“百师千生”走心谈话活动,100多名老师书面摸底全校1500多名学生,对其进行帮助和引导;开展师生“微心愿”征集认领活动,132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一系列幸福暖心工程的实施及教育质量的不断攀升,使偏居一隅的长沙县九中日益成为长沙县初中学子升入普高的首选,每年城区慕名到九中就读的初三学生占新生录取人数的80%。“我是从城区学校转到九中读书的学生,觉得这里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挺适合安心读书。”说起学校,高二年级学生李璐妍津津乐道,“我们班主任对学生很关心很照顾,经常给学生带早餐。”
B “品”“质”兼优 让教育绽放无限活力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最直接的尺子。
“学校以达德文化为载体,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高二年级组组长杨平在学校从教16年,说起学校办学理念,眼里有光,“学校坚持‘每位师生都很重要’的人本理念,除了对师生个体的关怀,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办‘有质量’教育的实践中来。”
精益求精,课堂为王。学校积极推进以“四精”为主要内容的成长课堂建设,树立精讲多练意识,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何谓“四精”课堂?即基于学情的精心备课,富于激情的精准讲课,富于启思的精心设问,富于针对性地精选练习。
“四精”不仅是理念指引,更是有着具体操作内容的方法论,以“精准讲课”为例,每堂课讲授时间不超过25分钟,教师连续讲解不得超过5分钟,留足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
质量更优,品位更好。为聚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软实力”,长沙县九中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培训和青年教师座谈会,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比武活动,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找差距,求进步。同时,鼓励老师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解题大赛、赛课和培训。2016年至2022年,学校共筹措250余万元组织教师500余人次出省进行新高考、新课程培训。
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长沙县九中从德智体美劳方面选取学生迫切需要提升的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提升,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其具体做法为:扩充阅读量,在“文明其精神”上使力气;补齐表达力,在“优雅其气质”上下功夫;增加运动量,在“野蛮其体魄”上出实招。
这些具体的举措都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场景中。长沙县九中的早自习分为两段,早一段专门大声朗读,早二段当众背诵或当堂检测。语文和英语课全面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话,学校规定学生每月回答两次课堂提问,每学期上台进行一次课前演讲。在长沙县九中,每个学生在整个高中期间都要进行两次军训,每天雷打不动绕操场7圈合计1750米跑操,每学期进行50公里远足或拉练。
C 薪火相传 担当乡村教育振兴大任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核心资源,九中特别重视年轻教师的成长,入职之初就要给每一位教师制定成长规划。“好老师”的成长路径为:三年“成熟”,站稳讲台;六年“成才”,勇挑大梁;九年“成名”,形成辐射;十年“成师”, 展示魅力。每年的规定动作都不同,只有考评达标以后才能进入高一层的成长规划。磨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亮相课”“公开课”“汇报课”“推门听课”是每一位新老师必须面对的,上课以后的“福利”是老教师的一张“评课意见单”,这也是新教师上课能力提升的“对标清单”。解题能力大赛是新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多做高考题,才能把握住课堂的重难点。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多途径促进教师成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依托“达德”文化,发扬“陪伴”文化,使得九中在长沙市众多县域高中学校中脱颖而出。在长沙县九中,班主任不但是学生们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挚友。在班主任的挑选上,除了专业能力,更注重对教育事业、学生成长的专注。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力量,培养一位好班主任,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为此,学校在新教师的成长框架上,就将班主任成长框架和教师专业成长框架进行了区别,强化班主任 “师徒”制度,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让青年班主任教师迅速成为“好班主任”。
求知求是,乐于奉献。学校教职工工作上老中青结合,传帮带,教学上“青蓝工程”,赶比超。“我的师傅杨平老师为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即便患上高度近视,依然坚守岗位,从不懈怠。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影响我,激励着我干好教育事业。”2021年8月,谷海燕来到学校担任语文教师,与高二年级组长杨平 “师徒结对”,“杨老师从我上第一节课开始,就手把手教我怎么做教案,怎么营造课堂氛围。”
砥砺耕耘,春华秋实。学校连续八年获长沙县“高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一等奖”和“绩效考核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长沙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沙市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优秀生源基地”; 近三年,共有省市级课题3 个,县级课题 1个,一百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市级的奖励……接踵而至的荣誉,见证着长沙县九中在星沙大地茁壮成长,大放异彩。
八十载弦歌不辍,八十年薪火相承。“作为农村偏远学校,学校将始终以‘达德’文化体系为驱动力,致力于打造一流市级示范性高中,擦亮‘有质量、有品位、有特色、有温度’的‘四有’高中品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校长熊畅表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要深学细思悟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质量的牛鼻子,在文化培育、团队管理、教师成长、学生培养、教学研究、智慧教育六个方面持续发力,使“达德”教育与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合,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全过程。同时以学校成立八十周年为契机,九中人将牢记教书育人、培根铸魂的使命,坚持以永不懈怠的状态,一往无前的姿态奋斗在长沙县北部乡镇,为长沙县“五好”教育贡献九中力量,让学校成为振兴长沙县乡村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